其實常常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,我真的不是很會讀書,只是想多一點努力吧!
讀書是學生的本分,當學生就應該把書先讀好。
就算你讀不來,但至少你要努力過。
我一直記得這句話:
人一能之,己百之;人十能之,己千之;
果能此道矣,雖愚,必明;雖弱,必強。
別人一次能做好的,我一百次才能做好;
別人十次能做好的,我一千次才能做好;
假若能明白這個道理,雖然愚昧,必能聰明;雖然弱小,必能強大。
這代表勤能補拙的意思,經過不斷的學習,
可以改變任何習性,甚至可以改變他人。
在學習過程中,我真的深深體會了這個道理。
雖然在當初考上的學的時候,
媽媽一直擔心我考不上好大學,
因為我的學科一直考的不理想。
高中,說起來就是我開始挫敗的一個起始點。
為什麼「偷懶」,總賴在每個人身上?
為什麼「私心」,總令人感到厭惡?
為什麼「語出傷人」,是那麼的恐怖?
一個小小的心願,只希望可以更充實,
但是卻牽扯到好多不可思議的事物。
團體生活就是如此,在一個空間下,不是一個人的世界,一定會有你喜歡和討厭的人;
相反的,也會有喜歡你和厭惡你的人,只是程度上的差別罷了。
雖然一直懷疑自己到底是不適合現在的環境,
但是既然做了選擇,沒有什麼好後悔的,除非真的非常的不適合。
從小到大,從家人的話中得知,我的思考模式比較不太一樣,怎麼說呢?
一個鐘錶,有分指針和電子數字的形式,
我在看指針的錶都很OK,但是,
當我看到電子數字錶的時候,腦筋總是轉不太過來,
很直覺得都會想到指針指的時間。
所以看電子錶時,反應都會慢半拍,
雖然我是一個每天戴錶的人。
在讀書的階段,都做許多考試卷和練習題。
國小國中時,我有時候會拿著題目去問爸爸,請他幫我解釋題意。
直到有一次,爸爸跟我說:
『每次跟你講解妳都會懂,只是你自己還沒辦法馬上體會題目的意涵。』
他發現我其實是題目看不懂,所以常常都考得不是很理想。
雖然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真的這樣,
不過我知道,我常常都覺得自己看懂題目了,
但總是都錯在應該要不會答錯的地方。
常常應該要答對的題目,都不對,對的都是猜的題目。
也許 這個例子比較沒有說服力,相信很多人也有相同的處境吧!
高中剛入學時,有做一項「智力測驗」,
用來判別你的能力是在數理、文學方面。
做候測驗結果是偏向自然組,
我在圖形空間的轉換反應滿快的,
遠遠超出我對文學和數學算式的判斷能力,
但又不是對計算方面很擅長,
算是稍微偏向自然組但又不是很自然組的吧!
結論是,
我可以很快的記住圖片和空間的差異,
但是對於文字方面,一向是不擅長的。
雖然,目前讀的科系,也許是我比較不擅長的方面,
但我讀出了興趣,學習到好多好多,從沒想過要觸及的事,
能有這種感受真,覺得我十分了幸運,至少不是我會完全排斥的事。
雖然辛苦,但是值得吧!
以後要更努力,學習各多事物:)